尊敬的朋友,欢迎您访问“奥一都市时报”,我们每天为您报道最新、最热、最全的都市生活资讯。

主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资讯)洱海治理:“最严治理令”下的一场全民“马拉松”

(旅游资讯)洱海治理:“最严治理令”下的一场全民“马拉松”

来源:奥一都市时报作者:钱森後更新时间:2020-11-09 18:04:01 阅读:

本篇文章2751字,读完约7分钟

2019年1-5月,洱海水质总体稳定,均属于二类。“但主要指标仍处于二类和三类相持期,稳定的转折点尚未出现。”

以旅游业和农业衍生的复杂利益关系,保护与发展的艰难平衡,说明这个需要全民参与的洱海治理“马拉松”,任重道远。

“荡”洱海水质

洱海不是海,它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从空远眺,高原水域像新月一样位于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有517个村庄分布在湖边,86万人居住在这里,每年有数千万游客来到这里。

这里是古代云南政权的核心,水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农业发达。在这里,“美景”的美景几千年不败,不断吸引外人寻找“诗与远方”。然而,长期的农业面源污染、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洱海承受着难以承受的重量。

(旅游资讯)洱海治理:“最严治理令”下的一场全民“马拉松”

20多年前的1996年,洱海首次爆发蓝藻,湖水透明度直线下降。这让生活在海边的白族人民感到震惊和悲痛。随即,当地有关部门通过取消网箱养鱼和摩托艇,实施退耕还林、退塘还湖、退房还湿地等一系列措施,挽救了洱海。然而,多年来,洱海的水质一直在ⅱ类和ⅲ类之间波动,呈现出令人尴尬的“钟摆现象”。

(旅游资讯)洱海治理:“最严治理令”下的一场全民“马拉松”

2014-2016年,洱海三级水月数量开始持续增加,从5个月增加到7个月,再次引起关注。这一次,人们把注意力转向了盆地的客栈和民宿。

据统计,2012年,大理接待游客1847.28万人次。这个数字在2017年已经上升到4222万。截至2017年3月,洱海129公里的湖岸沿线有2000多家客栈和民宿。每到假期,一个房间都难找。外国投资者和游客继续涌向洱海。

(旅游资讯)洱海治理:“最严治理令”下的一场全民“马拉松”

在这种背景下,云南决定“大刀阔斧打开救援模式”,大理迎来了历史上最严厉的渤海治理秩序:2000多家客栈和餐馆全部关闭,种蒜被渤海湖彻底禁绝,1806间房屋相继被拆除...

“严格治理秩序”下的“环境痛苦”

“我不得不承认,在洱海流域的发展中,我们对空的规划和控制是滞后的,这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这一次,我们希望‘人入湖退’的现象不再发生。”大理州渤海保护管理与流域改造开发指挥部水质改善与改善工作组副组长陆星菊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一次,最严格的治理,建立了由国内一流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和专家咨询体系,建立了渤海监测预警系统,一期,湖泊科学治理精准管理取得新成果;同时,流域截污治污体系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

(旅游资讯)洱海治理:“最严治理令”下的一场全民“马拉松”

数据显示,为了拯救渤海,大理在2年内建成了覆盖整个渤海流域的环湖截污新体系,包括1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135座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4461.6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拆迁建筑面积64.8万平方米;大蒜种植面积减少10.18万亩;完全关闭了57个非煤矿山和55个冲砂厂;建立覆盖2840名五级河湖首长的电网管理责任制。

(旅游资讯)洱海治理:“最严治理令”下的一场全民“马拉松”

经过抢救处理,2018年洱海水质7个月达到二级,是2015年以来最好的一年。同时,湖泊的水生态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6月初,记者走访大理时发现,在环湖截污系统的作用下,洱海的水质比往年更加清澈。海西湖边的房子已经被拆除,露出了久违的湖岸线。湖边的大多数客栈和餐馆,如菜村和双廊,也恢复了营业。然而,前所未有的“休克疗法”带来的痛苦远未消除。

(旅游资讯)洱海治理:“最严治理令”下的一场全民“马拉松”

走在双廊、菜村等地,过去游客的视线已经消失,甚至大理古城也有了“冷意象”。整个洱海似乎又恢复了十年前的平静。

“现在双廊等地的游客不到五分之一,每个人都需要在痛苦中体验重生。”大理客栈协会会长李海忠说,回头看,500多家客栈和民宿被拆除,这是大家为无序的过度开发付出的沉重代价。

洱海上游洱源县三营镇是著名的大蒜之乡,种植了几十年。现在,为了保护洱海,这里已经完全禁止种大蒜了。

“大蒜喜水喜肥,一亩施百斤收复合肥。污染大吗?答案其实大家都知道。”来自三营镇司夏队的农民朱冬生(音译)告诉记者,种大蒜好的时候,他的家庭一年可以赚1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但是为了保住洱海,大家只能做出牺牲。

(旅游资讯)洱海治理:“最严治理令”下的一场全民“马拉松”

要解决治理问题,全民长跑是必须的

“事实上,高原湖泊的管理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用累积污染和输入污染的双重叠加来控制渤海就更难了。”陆星菊说,改善洱海水质,要解决水环境承载压力大、生态修复能力弱、入湖清水总量不足、面源污染控制困难等问题。任中治理改造分水岭任重道远。

(旅游资讯)洱海治理:“最严治理令”下的一场全民“马拉松”

也有专家指出“洱海的保护在体育治理上远远没有起到效果。这将是一个在理解和实践中不断修正和进步的漫长过程。”

今年3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理州州长杨健将洱海治理的成效归功于老百姓。他指出,洱海除了科学合法的治理外,全民治湖是基础。

事实上,在洱海保护战争中,住在海边的村民、客栈老板和当地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此为代价,洱海水质正在改善,全民治污格局正在形成。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在2018年底指出,洱海污染是多年高速增长积累的环境问题。坚持规划指导,全面加强对空流域的管理和控制;科学治理,多管齐下;坚持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旅游资讯)洱海治理:“最严治理令”下的一场全民“马拉松”

“云南决心走一条跳出渤海发展大理的新路,彻底改变“环湖筑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模式,“湖上抓湖”的治理模式,“消防治理”的工作方法。”今年3月,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在全国人大“云南开放日”上表示,云南将全力推进洱海流域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大力推进智慧旅游、生态农业和数字农业发展,把洱海流域建设成为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现代工业特色鲜明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成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示范区。

(旅游资讯)洱海治理:“最严治理令”下的一场全民“马拉松”

作为洱海流域人口和产业转移的基地,海东-宾川新区正在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城,既是城区又是风景区。

如今,在大理,媒体、村民、投资者和游客都非常关注洱海的水质变化和污染监管。4月份,有车主开着奥迪车进入洱海非法洗车,被拍照举报。随后,大理洱海管理局介入调查,对当事人罚款2000元,引起广泛关注。

人们的生活理念正在发生变化,客栈经营者和农民也在“长跑”中探索转型之路。

在最近一轮洱海治理中,重庆老板聂的客栈被拆除。当时他发誓再也不来大理了。然而,聂·在贵州、成都、泰国等地来回奔波后回到了大理。它在苍山脚下新开的客栈两个月前开业了。

“作为中国最大的住宅群体,B&B大理有着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发展氛围和基础。更何况渤海的水质越来越好。”聂孔明说:“虽然这次没有海景房,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有更好的小庭院和更好的服务体验。”

为了开辟新的经济来源,朱冬生开始在自己的农田里种植莴苣和其他作物。地方政府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广水稻-蚕豆、水稻-油菜、烤烟-大荚豆等成功轮作模式,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并计划在2020年打造“洱海绿色食品品牌”区域公共品牌。

(旅游资讯)洱海治理:“最严治理令”下的一场全民“马拉松”

“20多年前,我率先种植大蒜的时候,没想到会成功。如今回来也没什么好怕的。”世代务农但有新想法的朱冬生说。

编辑闫实习生编辑



标题:(旅游资讯)洱海治理:“最严治理令”下的一场全民“马拉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奥一都市时报是国内覆盖面最广、公信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时报之一,本站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奥一都市时报将予以删除。

奥一都市时报推荐文章

奥一都市时报网介绍

奥一都市时报秉承“创造价值、服务大众”的办报宗旨,奥一都市时报立足中国、面向全世界。追求激情中见优雅、时尚中透深刻的办报风格,致力于为读者呈现“真的不一样”的阅读快感。报道的资讯集政务、经济、都市新闻、旅游、文化、商务、社区互动、外文为一体的新闻门户网站。我们会更快、更深、更贴心、更权威,在多维度的传播体系里,继续记录生活、歌颂时代,继续陪伴我们的用户。